栏目:上海留学生落户咨询 人气:0 日期:2019-08-04
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
留学生/应届生/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
千呼万唤使出来的上海市积分落户政策终于姗姗来迟。上海市法制办同时公布了 《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》和《上海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》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《征求意见稿》中不仅明确了申请人所需的条件,还对具体的积分指标和分值作出了详细规定。对于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来说,是否能落户、怎么落户是大家关心的问题,其实关注的还是与“落户”相关的一系列福利政策。
就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的亮点、改善建议以及积分落户的意义,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。专家认为,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虽然在疏解人口问题上开了一个 “入口”,但是其效果相对有限。建议积分落户明朗化,且实施“弹性”的积分管理机制,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。
“积分落户”亮点:“控中有疏”
由于公共服务、社会保障等福利都与户籍挂钩,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距比较大,“户口”问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吸纳外来人口方面尤为突出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喻东分析,在我国,实施积分落户政策,关键是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大规模流动、集聚与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。
有关积分落户的政策,早在2009年12月,广东省中山市在国内率先进行积分落户的探索,一是外来人口通过积分落户,二是解决诸如随迁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到公办学校就读等问题。而后,广东、浙江、天津、上海等多个省市都进行了积分落户的探索。目前,已有15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推出当地的积分落户政策。
喻东说,之前针对人口过快地增长,包括上海在内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,相继提出“以房管人”、“以业控人”的思路,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调控人口数量。上海海归落户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对“职住区域”、“疏解行业就业”设置的加减分项,也正体现了上述措施。但是人口解决并非易事,接下来的效果需要检验。总体来看,人口的聚集主要是经济因素起作用,只有随着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、区域内经济发展出现均质化扩散,再加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,大城市、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多的问题才会相对好解决。
在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的亮点上,喻东认为,上海市拟将实行的积分落户政策,相比之前的“在控、在赶”,此次政策在疏解人口问题上开了一个“入口”,最大的亮点是“控中有疏”。
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玲看来,该政策为数百万外来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福利开了一个口子,虽然,这个“口子”开得过小,主要面向高端人才,与现有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应届生落户政策相比,只是起到微弱的补充作用,但其意义确实是巨大的,表明外来常住人口可以通过自己的合理安排,合法取得落户资格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是政府进一步朝服务型政府迈进的表现,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“积分落户”政策:分数应进一步明朗
“‘积分落户’本质上是一个过渡的政策。留学生落户政策”喻东认为,所谓的“积分落户”就是在户籍准入数量有限的总额控制下,通过选择机制,实现一部分人落户,本质上是一个过渡的政策。喻东表示,从长期来看,通过积分落户的过渡办法只能有限地解决一部分人的户籍问题。问及此次“积分落户”效果的预期,喻东坦言,上海近几年在户籍人口的总额控制上越来越严,进京指标每年都在压缩,门槛也越来越高,通过积分落户上海的人员有限,在如何解决更多人员落户的问题上仍有很大难度。
“但一项政策是否有效,取决于能否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。落户上海遗憾的是,目前 《征求意见稿》并未给出落户分数线,且提出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,每年公布落户数量和分数线,这就失去了政策效果的可预期性。”陈玲说,政府此举虽然从控制首都人口规模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合理性,但是自由裁量权过大、决策程序不透明、政策效果不明朗,或损政策的公信力。
陈玲建议,在“积分落户”的具体分数上,政府应当在科学测算、试点试行的基础上公布明确的分数线,并确保每年分数线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。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给相关群体的择业、购房等人生规划提供稳定预期。
兼顾公平 建议实施“弹性”积分机制
此次《征求意见稿》中,受教育程度在积分指标中所占的分值较大,喻东说,国内一些城市在制定落户积分政策时,普遍欢迎高素质人才,对高素质人才来说,落户门槛相对较低。但是,城市中还有很多外来人口,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未必那么高,但对城市的正常运转来说却必不可少,例如基层医疗卫生、养老、教育等领域一部分从业人员等。喻东建议,在《征求意见稿》中,对高素质人才的导向可以适当调整,除了高素质人才,还应考虑长期从事公共服务、公益事业,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群。
对此,喻东给出的建议是,一是,除了有让“落户”一步到位的高门槛、高福利政策,也可以实施落户积分的“弹性”机制,思路和手段都可以再丰富。二是,优化评分条件,比如加入社会贡献、从事公共服务、公益事业年限等内容。
在具体做法上,喻东指出,可以考虑把与户籍挂钩的各项福利门槛逐步降低,根据外来人口就业、居住情况,以及供给面的情况来积分并记录到居住证,按照不同积分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,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过去主要与户籍挂钩的福利,这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都有推动作用。比如,对办理居住证的常住人口提供免费的小额门诊,随着积分增长逐步提供更多的教育、医疗等权利,也是解决问题的思路。喻东介绍,国际上早有类似做法,以美国为例,来到美国的外国人,第一件事就是办理“社会保障号美国人到新地方工作生活,第一件事也是去办理社会保障号的住所变更手续,这是因为医疗保障、受教育权利、就业、信用记录等,都要使用社会保障号作为索引的依据,而且信用记录直接影响到工资、社会保障等待遇,不办不行,办了就有好处,服务和管理得以兼顾。